进入 AI 时代,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仍有望延续应用端优势。随着 AI 技术日趋成熟,中国企业可依托互联网时代积累的超大规模数据资产、快速迭代能力和技术转化机制,走出 AI 技术商业化的中国式道路。依托 14 亿人口与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企业可在社交媒体、电商、制造业等场景积累多维数据,形成全球最丰富的 AI 训练资源池同时在“技术整合-场景创新-规模化应用”的机制之下,驱动各类应用场景快速落地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当前国内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新一代 AI 模型正通过开源架构重塑 AI 技术发展路径,正在以低成本训练范式突破算力制约,使 AI 像水、电、网络一样触手可得,大大加速国内各类 AI 应用场景的开发而国内的互联网头部企业也纷纷加速推进 AI 大模型技术融合,以腾讯、阿里、网易、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 DeepSeek 等国产 AI 模型深度整合至其核心产品,覆盖社交、云计算、办公、地图等领域,过去半年国内 AI 应用渗透率已呈现显著提升。中国的低成本和规模化优势有望在 AI 时代大幅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对比当前中美在 AI产业的发展,虽然中国目前在高端芯片制造、基础模型原创能力及开源生态构建等领域仍落后于美国,但在应用场景落地速度、数据规模优势及产业协同能力上已逐步形成一定优势。尤其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凭借优秀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在产业协同效应与 AI 工业化落地层面打造出差异化优势,并在芯片应用及工业机器人规模化部署等领域实现领跑。实际上,过去十年期间中国企业已经在新能源车和光伏领域验证了这一模式通过技术突破快速实现降本扩产,最终形成产业的整体优势。根据 OECD 和Apollo Academy 数据,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正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 15 的竞争优势,贡献全球 35.4%的工业产出,规模体量超过美国(11.8%)、日本(5.6%)和德国(4.5%)的总和。我们认为,在当下 AI 技术革命背景下,打造金字塔尖的高毛利产品可能并非产业发展的唯一战略核心在 AI 的应用层面,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与规模化生产能力可能更具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