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怎样理解我国对微晶玻璃装饰材料的研制开发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2024-7-2
怎样理解我国对微晶玻璃装饰材料的研制开发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微晶玻璃(glassceramic),又名玻璃陶瓷,是将某些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经热处理工艺后所得的微晶体和玻璃体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微晶玻璃兼有玻璃和陶瓷的优点,具有高机械强度、低电导性、良好的可加工性、耐化学腐蚀性,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被称为 21 世纪的新型材料。微晶玻璃由感光玻璃发展而来,最初用于化工、机械、建筑等领域。20 世纪 50年代末,美国康宁公司的 S. D. Stookey 在锂铝硅体系(Li2O-Al2O3-SiO2,LAS)玻璃中引入二氧化钛作为成核剂,成功制备出高强度、耐冲击的微晶玻璃。前苏联于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率先将工业矿渣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压延生产法制成了矿渣微晶玻璃板材并进行大规模生产,1971 年苏联炉渣玻璃陶瓷板产量高达 9 万平方米。日本是最早开发出建筑用微晶玻璃的亚洲国家,1967 年开发出的仿花岗岩微晶玻璃,此后又采用熔融烧结法生产出了以硅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并将该方法沿用至今。随后,韩国也生产出了高档微晶玻璃装饰板。我国对微晶玻璃装饰材料的研制开发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并与 90 年代初形成工业化生产。90 年代初,我国将直接烧结法应用于微晶玻璃生产,解决了压延法生产微晶玻璃带来的技术难题,实现微晶玻璃装饰板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