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如何解释美国公民对中国的不喜指数逐渐增加 特朗普退出和拜登重新加入的国际组织

2024-7-1
如何解释美国公民对中国的不喜指数逐渐增加 特朗普退出和拜登重新加入的国际组织
美国大选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美国大选前中美关系或小摩擦继续增多。自我们去年 12 月初发布 2024年展望报告以来,中美双方保持在政治、军事、气候、金融和经济等领域的对话。美国国务卿和财政部长相继访华。然而,正如我们此前所预测的那样,在美国大选之年,中美之间的小冲突也在增多,尤其在贸易领域。美国对中国物流和造船等行业发起了 301 调查,威胁提高铁铝关税,并提高了电动汽车、锂电池、芯片等产品关税。作为反制,中国方面亦宣布发起了化学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这种针对几个特定行业而加征关税的行为或对中国整体出口影响不大(参见:2024 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平波缓进,渐入佳境)。此外,美国亦迫使 TikTok 在一年内剥离出字节跳动,且通过了涉及对台军援法案(图表 8)。随着美国公民对中国的不喜指数从 2005 年的 29%跃升到 2023 年的 83%(图表 6),两党候选人均可能将针对中国作为提高民意的工具,我们预计两国间小冲突会随着大选的临近继续增多。 不管谁当选下一任总统,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这一点并不会发生改变,但特朗普当选或增加短期波动。在 2021 年 1 月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之初,市场曾对中美两国的关系缓和有诸多憧憬。然而,拜登政府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在任期间的对华政策,不论是关税、科技脱钩还是金融脱钩。尤其科技脱钩在步步趋严的芯片出口限制下甚至愈演愈烈。我们相信有选择性的对抗和合作将在中美关系中延续。唯一改变的,或许是对抗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传统政治家出身的总统,拜登更倾向于用一种有计划性、相对预见性较高的、合纵连横的方式来处理中美关系。在拜登在任期间,美国和传统英联邦盟友以及欧盟关系明显相对于特朗普时期缓和(图表 7)。作为杰出企业家出身的前总统,特朗普更重视美国的经济利益,以及用单边谈判的方式实现美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整体而论,若特朗普当选且再发起新一轮关税战,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冲击或更为明显。然而长远来看,到底是拜登式系统性遏制中国崛起的方式、还是特朗普式商业谈判型方式对中国经济影响更大,这或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