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制造:量产的制造工艺是电子皮肤行业的关键壁垒◼ 电子皮肤制造工艺也是决定了行业技术壁垒的关键所在。其密集的电子元器件布局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在微小尺度上实现有效屏蔽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如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也对工艺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表20:电子皮肤制造方案对比工艺优点缺点光刻与硅蚀刻技术适用于高精度制备微结构的传感器(如金字塔形、微柱形),有助于提升传感器分辨率、灵敏度和响应范围。适用于电容式传感器工艺复杂,需要高精度设备支持,成本较高3D打印技术适用于复杂立体结构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无需传统模具,可在柔性基底(如PI、PET)上直接打印定制化传感器结构;材料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强,支持多种复合材料打印,通过调节材料比例优化导电性或机械性能当前可打印的柔性导电材料种类有限,需依赖热塑性材料(如TPU),部分材料(如PDMS)需与模具配合使用,导致工艺复杂度增加;尺寸精度较光刻技术低,量产适应差喷墨打印适用于大面积批量化的传感器制备,无物理掩膜为打印提供高便捷性,大幅简化了制备流程多层图案对准精度较低,影响复杂结构传感器的集成一致性;难以直接形成高厚度的功能层(如厚电极或复合敏感层),需多次重复打印或结合其他工艺补足丝网印刷大面积批量化、高效率低成本、材料适应性广、功能多样化等优势,尤其在小型化、低成本传感器件及多传感集成应用中展现出广阔潜力在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层间粘附力有限、易磨损、性能下降,以及受油墨黏度、基材、印刷参数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质量波动。来源:《基于丝网印刷的触觉传感器研究综述》-电子学报2025.01-王一琳、赵佳峰等, 《基于微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设计、制备及性能》-复合材料学报2021.05-金凡等,《Laser-Assisted Printed Flexible Sensors: A Review》-Tao Han etc-2019.02,中泰证券研究所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