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如何才能1.5.3 国内:国资+民资加速布局,多个聚变装置在运在建2025-5-51.5.3 国内:国资+民资加速布局,多个聚变装置在运在建◼ 民营资本入局聚变,路线各有不同;• 新奥聚变:2017年起探索无中子、低成本、商用化聚变能技术,选择球形环氢硼聚变技术路线。2019年建成国内首座中等规模球形环物理实验装置“玄龙-50”,2023年升级为“玄龙-50U”,跻身国际大型磁约束实验平台先进行列。2025年4月“玄龙-50U”实现百万安培(兆安)等离子体电流。此外,2022年启动了整体参数国际领先的球形环新装置—“和龙”建设。• 能量奇点:成立于2021年,研发建设的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HH70)于2024年6月获得第一等离子体;2025年2月公司自主研制的经天磁体成功励磁至21.7特斯拉,创下大尺寸高温超导D形磁体最高磁场纪录。• 星环聚能:成立于2021年,在高温超导强磁场球形托卡马克的基础上,采用以多冲程重复运行、等离子体电流自有磁场重联加热等为特点的紧凑型重复重联可控聚变技术方案。2023年7月完成球形托卡马克SUNIST-2的建设并开展首轮运行。2024年11月宣布启动负三角球形托卡马克NTST的建设,NTST有望成为全球首例负三角球形托卡马克。• 瀚海聚能:成立于2022年,聚焦于有低成本商业发电优势的直线型场反位形可控核聚变装置。•2023年11月聚变产业联盟成立。2023年12月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立。◼ 两大聚变科研机构推进商业化,地方国资参与投资:• 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023年5月成立,计划以EAST装置为基础,推进工程化应用,并建设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且计划在2027年完成建设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股东方包括合肥产投、皖能资本、皖能股份、蔚来投资、昆仑资本、合肥科学岛等。•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2024年9月正式运营,或将基于西物院聚变技术积累,推进聚变商业化进程。股东方除中核集团及其下属中国核电外,包括浙能电力、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等。• 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成立,由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投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2025年4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和闵行金投,注册资本从10.26亿元增加到17.76亿元。• 江西聚变新能源有限公司:2023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核集团签订协议开展聚变合作。联创光电与中核聚变(成都)设计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建设混合堆项目“星火一号”。 2024年江西聚变新能源成立,控股股东为江西电子集团(联创光电控股股东),董事长为联创光电董事长。10资料来源:各公司、各机构官网,华源证券研究华源证券科技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