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如何解释1.12

2025-6-3
如何解释1.12
1.12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对理解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而言,我国将“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财政及货币政策:不会缺席,重在时点。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扩大内需重点仍然落脚在对消费的拉动,2024年末至今消费补贴等政策效果已初见成效,重点仍需关注消费拉动的可持续性问题,政策效果仍处于维稳期。➢ 房地产:止跌回稳,方向不变。随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以及制造业逐步转型升级,后续地产板块重点或在稳定而非拉动。➢ 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努力提振。对资本市场的表态更为积极。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浙商证券研究所15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经济形势判断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①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②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财政及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产业与科技政策改革开放①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③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④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①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竞争秩序。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①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②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③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①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②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③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房地产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稳住楼市股市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要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民生着力保民生。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要抓好食品和水电气热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要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关心农民增收,抓好秋冬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