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怎样理解1930 年关税法案前后美国价格下行斜率未加速美国 1920-1930 年代关税政策与通胀影响2025-7-1税”计算标准为:关税税率美国与某国的贸易逆差(该国对美出口总额2),但通过随后与各国谈判的结果看,此标准事实上已被推翻,目前更多体现为保留至整数位上的象征意义关税,例如越南直接对美出口征收 20%、通过越南转口贸易征收 40%。2、税率降幅显著且可谈判。美国对华关税从最高的 145%下调至 512 日内瓦会议协定的 30%(20%芬太尼税10%基准关税),对越南由 46%下调至 20%英国则率先与美国达成高层协议,预计仅保留 10%关税。3、实施期限的持续延期。对于先前 90 天谈判期已到期的日韩加墨等国家地区,将谈判截止日期由 79 统一延至 81,而中国单独适用先前宣布的 812 截止日,未来同样存在延期的可能性。因此市场对于特朗普嘴炮的行为逐步脱敏,即便近期威胁日韩等国加征,但是资本市场反应已相对平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多作为谈判筹码,而非实际的目的。另外美国也并非没有软肋,中国稀土等同样对美国形成掣肘,且美国本身也要承受关税对资本市场、尤其是美股美债的冲击。第二,1930 年贸易战样本中并没有观测到明显的贸易战对经济量价冲击。根据我们在 427日不落与新大陆:1930 年贸易战康波周期系列 1及 610百年贸易战的比较研究康波周期系列 2中的结论:首先从量上看,美国 1930 大萧条期间,净出口对经济的拖累远小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萎缩。1929-1932 年美国实际 GDP 增速平均-9.3%,净出口平均-0.2%,对 GDP 的拖累仅 3%左右。相比之下 1930-1932 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平均增速-4.5%,对 GDP 的拖累达 46%,国内私人投资平均增速-4.9%,对 GDP 的拖累达56%。从价格看,本轮担忧的贸易战是否会引发逆差国美国通胀加剧与顺差国中国价格低位,对应至 1930 年贸易战未显著抬升逆差国英法的通胀压力,也未显著加剧顺差国美国的通缩压力。1930 年代作为贸易逆差国的英法,其 CPI 在 1930 贸易战后并没有出现显著的抬升同样顺差国视角下虽然当时美国在 1930 年后出现通缩,但其 CPI、工业和农业价格指数的斜率并没有在 1930 年关税法案前后出现明显的加速下跌,大萧条中的价格下行更多还是来自国内需求的萎靡。类似的证据我们在 2018-19 中美上一轮贸易战中也能观测到,以年度视角来看中美两国通胀和基本面并未受较大影响。究其原因,量的角度上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或影响相对较小,对 1930 的美国及现在的中国皆是如此价格的角度上,关税更多体现为一次性的冲击,可类比为增值税的调整,这并不会引发通胀预期的大幅波动。华创证券综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