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咨询下各位. 我国首个超导托卡马克 HT-7 装置主机
2025-8-2超导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速了全人类对于聚变领域的探索进度。20 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开始把超导技术用于托卡马克装置,由于其具有零电阻效应,且承载电流密度更高有利于建造更加紧凑、更高场强的聚变装置,能够有效改善长脉冲稳态运行,大大提升聚变能源的转化效率与能源输出。1979年苏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低温超导托卡马克 T-7 装置,将超导磁体技术引入聚变领域,其纵场磁体系统由 48 个超导线圈组成,为后续聚变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创新。以 T-7 为原型设计制造的我国首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HT-7,从 1994 年建成运行到 2012 年最后一轮实验,HT-7等离子体放电次数突破 14 万次,虽然 HT-7 装置只有纵场磁体采用超导体绕制,用以激发等离子体的中心螺管磁体和用以控制等离子体的极向场磁体仍采用铜导体绕制,但是仍然在 2008 年连续重复实现长达 400 s 的 1200 万高温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当时最长放电时长记录,证明了超导材料在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中应用的先进性。随后,全球各国开始积极谋划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2006 年中国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EAST,标志着聚变能发展步入全超导托卡马克时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