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如何解释. 不同类型的 CICC

2025-8-2
如何解释.  不同类型的 CICC
CICC 导体为超导磁体首选导体类型,绕制工艺是关键 管内电缆导体(Cable-In-Conduit-Conductor,CICC)已成为大型超导磁体的首选超导导体。自 20世纪 60 年代起,研究人员便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超导线材冷却技术,即将超导线材与铜线绕制在管道内,并通过管道内的特定冷却介质来实现冷却,这一思路催生了内冷超导导体(Internally Cooled Conductor,ICC)的概念。管内电缆导体(Cable-In-Conduit-Conductor,CICC)作为 ICC 导体的一种类型,由 Hoenig 等人在 1975 年首次提出。按这种导体设计方案,电缆将穿入不锈钢管中,使用液氦等作为冷却介质在超导股线间流动,显著增加了超导线材与冷却机制的接触面积,改善了传热条件,并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由于电缆外部包裹有不锈钢铠甲,大大增强了机械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在大电流和高磁场条件下的机械应力和电磁应力问题,从而满足了大型超导磁体的稳定运行要求。10因 CICC 导体良好的自支撑、较低的交流损耗、所需低温冷却介质少、运行安全可靠、性能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中的大型超导磁体、强磁场磁体等装置的首选导体结构,例如 ITER、韩国 KSTAR、日本 JT-60SA 以及我国的 EAST 项目等都采用了 CICC导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