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你知道依据量产车智能驾驶产品公测最高实现能力划分的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格局 当前智能驾驶主要车企自研方案与车型价位对比

2025-8-2
你知道依据量产车智能驾驶产品公测最高实现能力划分的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格局 当前智能驾驶主要车企自研方案与车型价位对比
智驾平权压缩中低端车企成本空间,低成本的第三方方案供应商迎来机会。与第三方智驾方案相比,自研具有成本高、见效慢、研发难的挑战。一项高阶智驾系统的自研周期平均需 2-3 年,涉及数千人级团队的投入,涵盖算法开发、硬件适配、数据闭环等众多环节,研发成本极其高昂。对比第三方智驾方案,宏景智驾基于地平线征程 3 的行泊一体方案,成本控制在 3000 元级别东软睿驰采用内嵌两段式端到端智驾算法的地平线 J6E 计算芯片,加上传感器的方案价格在 5000 元左右大疆“7V100TOPS”整个智驾系统的硬件成本在 7000 元左右Momenta当前实现城市 NOA 的 BOM 成本已降至 1 万元左右,预计 2025 年底将进一步下降至 5000 元,届时 20 万元以上车型可能标配城市 NOA,15 万元以上车型则标配或选配该功能。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至 7 万元级车型,对于自研尚未取得明显成效的中低端车企来说,自主研发智驾系统的成本远超第三方成熟方案,在竞争激烈、对成本极为敏感的低端市场中,成本劣势将直接拖累定价空间。在智驾平权带来的智能驾驶需求窗口期和成本缩减压力下,对于自研尚未呈现巨大突破的中低端主机厂来讲,第三方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正展现出更有吸引力的性价比,有望使第三方方案将成为中低端车企跟紧智驾平权浪潮的更优选择。长期布局高阶智驾的头部车企受智驾平权影响相对较小,或坚持自研方案。相对于中低端车企品牌,理想、小鹏、华为等第一梯队车企布局智能驾驶时间较长,多已实现从多传感器融合定位、超视距感知、BEVTransfomer、多模态数据融合、端到端大模型等完整技术路径的突破和技术积累,其主流车型覆盖 20-60 万的高阶智驾并配备城市 NOA 等高端智驾功能,已形成技术领先的消费者心智。本阶段智驾平权主要影响 10-30 万价位的中低端智驾,因此对第一梯队自研车企影响较小。自比亚迪发动智驾平权以来,智驾头部车企继续稳步推进自研进程。2025年 3 月 18 日,理想汽车在 NVIDIA GTC 2025 大会上推出了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MindVLA 大模型,已于 2025 年 7 月份和理想 i8 同时首发2025 年 4 月 15日,小鹏在 X9 发布会上提出计划在 2025 年底在中国实现 L3 级智能驾驶能力的量产落地,预计将于第二季度实现自研图灵 AI 智驾芯片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2025 年 4 月 22 日华为发布采用面向未来智能驾驶时代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WEWA 架构)的乾崑智驾 ADS 4,其端到端时延可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重刹率降低 30%,其中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共有四个版本,其中 ADS Ultra 旗舰版搭载高速 L3 专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