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想关注一下3.1 集成化、大模型叠加市场下沉,座舱SOC国产化加速

2025-8-2
想关注一下3.1 集成化、大模型叠加市场下沉,座舱SOC国产化加速
3.1 集成化、大模型叠加市场下沉,座舱SOC国产化加速 3.1.1 集成化+AI大模型接入,座舱SOC向高算力、大带宽、高传输速率发力 受EE架构升级带动,座舱的整体控制由过去机械化、分布式向电子式、集成式发展,并由驾驶舱概念逐渐向全车舱内空间延伸,同时加大安全要求,座舱集成复杂度持续增加,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和复杂度均趋增加,对算力的需求水涨船高。当前座舱SOC主要趋势包括:• (1)一芯多屏:即由座舱域控制器中的单个高性能SoC芯片来驱动中控导航屏、液晶仪表屏、HUD、空调显示面板、副驾娱乐屏以及后排娱乐屏等多个屏幕。要求处理器具备足够多的DP或DSI接口,用以驱动多个屏幕;CPU能力要求比较强以保持应用运行流畅度;GPU的图形能力要求高,以保证屏幕清晰度及流畅度,同时需要较好的支持 Hypervisor或硬件隔离,实现多系统运行• (2)舱内感知技术融合 :由过去纯物理按键,向触觉交互,语音交互、手势控制以及视觉交互(DMS/OMS)等多模态感知方向发展。对SOC芯片中丰富的CPU、GPU、DSP、NPU等异构资源提出要求• (3)舱驾融合:从降本、更好的人机交互以及更大程度利用SOC算力角度入手,舱泊一体、舱驾一体逐步成为发展趋势。行业基本遵循从One Box过渡到One Board,最后到One Chip的发展方向。One Chip即单颗芯片实现所有功能• (4)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今年以来主要车企加速AI上车,打造更加具备主动认知、情感交互的高阶AI智能座舱系统。当前AI大模型上车的主要趋势是由云端大模型,端侧“小模型”(10亿参数以下)功能有限,向端侧大模型(50亿-300亿+参数),实现多模态融合交互、全场景主动认知、实时数据处理、沉浸式体验等功能等深度功能方向发展。要求SOC芯片更新换代,实现更加充沛的CPU、NPU等性能,以及超大带宽能力图:EE架构不断升级推动座舱功能集成化图:芯驰端+云AI座舱场景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资料来源:CSDN,九章智驾,国元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CSDN,国元证券研究所24单一SOC支持多系统多屏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