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想关注一下MSCI 中国口径下,港股新经济含量大幅提升

2025-9-1
想关注一下MSCI 中国口径下,港股新经济含量大幅提升
在经历了上周周中快速且明显的回调后,港股市场再创新高。恒生指数创 2021 年 9 月以来新高,恒生科技指数接近前期 DeepSeek 行情高点。伴随着市场上涨的同时,我们构建的港股情绪指标从恐慌区间小幅修复至 31.1 的位置,但并未转向乐观区间。归因来看,不少交易者(尤其是衍生品市场交易者)对市场未来走势不甚乐观,在指数上移过程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站在这个时点,我们本报告旨在讨论如何合理比较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港股是否被过分高估,以及为何我们依然对市场中期前景保持积极。 一、 纵向比较:港股已经不是过去的港股,历史数据比较前需要做一些修正 如果简单看恒生指数动态 PE 的历史分位数,港股市场目前估值 11.8X 处于 2013 年以来正一倍标准差位置,已经不能被称之为“便宜”。但这是否意味着港股已经偏贵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简单的估值分位数法在港股估值比较上可能并不能直接应用,正如我们在港股重估蓄势待发(2025.5.23)中指出的,低成长性和低流动性共同造成历史上港股估值持续低迷。当前港股市场公司组成、市场流动性水平、投资者结构发生着系统性变化,历史的港股与当前已经不是同一个市场,并不能直接相比。为了尽可能去除上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分位数估值比较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 1) 公司组成和行业结构变化:如果以 MSCI 中国指数权重作为依据,过去 10 年间,新经济相关公司在 MSCI 中国指数中的权重从不足 30%已经上升至 70%。恒生指数 2016年时金融、地产等行业占比仍高达 47.6%、10.1%,目前已经下降至 32.0%、3.8%。与此对比的是,新经济板块(如非必需消费及电讯、医疗保健业)的占比由 20%左右上升至 58.6%。因此,相比使用成分结构变化较大的指数,关注各行业与其历史中枢的估值差异可能是更有意义的方式。目前多数行业动态 PE 修复到了 2020 年中位数水平,其中建材、银行、建筑、电新、钢铁等板块估值 2020 年至今分位数水平排名靠前,消费者服务、纺织服装、食品饮料、计算机、传媒等板块估值相对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