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图表

一起讨论下CPI 同比从 1964 年底的 1.0%攀升至 1965 年底的 1.9%

2025-10-3
一起讨论下CPI 同比从 1964 年底的 1.0%攀升至 1965 年底的 1.9%
结合私下会晤与公开施压的数据,以下基于历史事实与主流学术研究共识,复盘历次总统干预的宏观背景、冲突演进与政策影响。 1约翰逊总统 vs.美联储主席马丁(1965 年) 约翰逊政府“枪炮和黄油”政策扩张财政开支,通胀萌芽。约翰逊总统同时推行“伟大社会”国内福利计划和越南战争,导致政府开支剧增,联邦赤字从 1964 年的 82 亿美元升至1968 年的 161 亿美元,赤字率由 1.2%抬升至 1.8%(图表 3)。财政扩张导致通胀抬头,CPI 同比从 1964 年底的 1.0%攀升至 1965 年底的 1.9%(图表 4)。美联储主席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认为必须提前采取行动,防止通胀恶化9。 美联储主席马丁顶住约翰逊总统的公开施压,选择加息。1965 年 12 月 3 日,美联储理事会以 4 比 3 的投票结果决定将贴现率从 4%提高至 4.5%,银行优惠贷款利率上限提高至 5.5%(这一上限被称为 Q 条例,从 1980 年开始逐步取消)。两天后,约翰逊总统在德克萨斯的牧场会见马丁,公开质疑加息决策,认为这会扼杀经济扩张,增加战争和社会项目融资成本。尽管面临大幅压力,正如他在题为“潘趣碗”(Punchbowl)的演讲中所说“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派对进行到高潮时撤掉潘趣碗”10,马丁领导的美联储委员会坚持加息立场。 加息暂时为经济降温,但约翰逊拒绝增税以弥补战争开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矛盾愈发尖锐。这是美联储独立性的一次重要胜利,但政府的赤字高增趋势未变,为 1970 年代的“滞胀”埋下了深远的伏笔,马丁的行动未能扭转趋势,只是延迟了危机。